如何培养孩子的礼貌 如何做一个有礼貌的人?……

  如何培养孩子的礼貌?先给大家说件事,大部分妹妹接触过的老师和长辈们总会称赞她很有礼貌,但我仔细观察过,她既不会主动打招呼,也不喜欢献殷勤讨好别人或表现亲近,我实在想不透为什么她能赢得这些赞美。

  直到有次妹妹跟着我去参加朋友聚会,一切才豁然开朗。虽然事先和她大略介绍过与会者,到了现场她一如往常依然口拙,更别提响应阿姨们一连串的问候和各种问题。她安静地坐在旁边吃着松饼,津津有味地听我们聊天,不一会儿,气氛热烈到我也忘了她的存在。

  过没多久,她拉拉我的衣角:

  妈,妳们太大声了啦,讲话小声一点。

  又过一会儿,她再次提醒我:

  妈,刚刚服务生问阿姨问题,妳们都没注意到。

  不只如此,店里生意很好,高朋满座,她还注意到我们的包包放得比较外面、注意到我们的椅子容易卡到走道,别人不易通过两个小时下来,几位阿姨也注意到她的细心和体贴。

  最后这位不善言词的小姐赢得阿姨们一致的赞美:真是个有礼貌的贴心孩子。

  如何培养孩子的礼貌?原来妹妹展现的礼貌不是在嘴上,而是实践随时注意他人的存在与感受,藉由互动方式表达善意与体贴。也就是说,即使今天一个人满嘴的请、谢谢、对不起,但若只是为了要求别人配合自己,根本忽略他人的实际需求,那么这种不礼貌的冒犯,可能远比不好意思打声招呼还要严重。

  如何培养孩子的礼貌?是小孩不礼貌,还是大人受不了被拒绝?

  此外,观察大人与孩子间的互动,我们会发现,有些人认为的没有礼貌是这样的:

  长辈们热情地塞给孩子甜点或是特产,不料孩子一口回绝:我不想吃。

  阿姨好心拿件外套请孩子穿上以免着凉,没想到孩子说:我不冷,不想穿。

  某个大人想请孩子帮忙跑腿或拿东西,没想到与预期反应不同,孩子直接响应:我现在在玩,不想帮忙;或者听到不喜欢的实话,例如穿这件衣服很不好看、这家餐厅不好吃等等。

  这些情境若发生在公共场合或熟识亲友面前,不仅让大人们感到尴尬,有时还会引来批评,在台湾社会里,响应态度和内容太过直接的话,可能暗地里就会让人认为不够圆滑、不够礼貌。

  不过,令自己感到没面子未必是对方的问题,同样一句话,听在不同人耳里诠释不同,引发的情绪可能是对过去负面生活经验的反射。若不小心触碰到自己的弱点或痛点,也未必是对方想传递的讯息。孩子们不需要承接大人各式各样的生命经验,这也和礼不礼貌扯不上任何关系,充其量就是表达方式可以斟酌讨论而已。

  如何培养孩子的礼貌?每个国家或地区的风俗民情不尽相同,当然对有礼貌的行为定义也大异其趣,甚至是完全相反,所以当我们讨论礼貌,或希望孩子有礼貌的时候,首先要问问自己,到底要跟孩子传达什么样的内容,我们是否窄化了礼貌的意涵,更忽略了背后的文化价值和意识框架?

  如何做一个有礼貌的人?是真正的礼貌?还是敷衍的应对?

  如何做一个有礼貌的人?回头来看看我们说的礼貌,其实每个人的想法不尽相同:礼貌就是礼节吗?有没有人尽管嘴里客气、行为优雅,但却让自己感觉非常不舒服呢?是什么行为会让自己感到被冒犯,而认为对方没有礼貌呢?一个不曾对你说早安的人,却愿意坐下来认真倾听你遇到的困难,你接收到的尊重和礼貌,会比三餐都打招呼却未曾想停留交谈的人还要少吗?

  与其陷入要求或不要求孩子礼貌的二元争辩里,不如花点时间把礼貌这件事的内涵梳理清楚,否则传达给孩子的,只是模糊不清的概念,连我们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。

  如何做一个有礼貌的人?礼貌不是表面功夫

  不跟孩子特地说礼貌二字,因为礼貌不是特意做出来的行为,这种互动方式的形成应该是动态的,而非静态的、样板式的行为;不要求表面礼貌不等于是放弃管教,只是不必然以特定形式表达。真正必须要求孩子做到的礼貌,是品格上的修练,孩子必须随时觉察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别人产生的关联影响,这当中同时包含着同理心和观察力。

  让我们动动脑发挥创意,想想礼貌还能怎么表达给别人?最困难的礼貌又是什么呢?

精品文章推荐:

塞东西走路play 经理叫我一起陪两个老外吃饭 爱你的女人会怎么对你 爱你的女人有哪些表现简单的概述

有礼貌 的人 礼貌 14 + 赞

生活小常识|生活小窍门|健康小常识|生活小妙招小常识